商业银行布局千亿“金融云” 市场或迎爆发性增长

   2023-04-05 60

随着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和相关政策标准的日趋完善,我国金融行业上云进程呈加速态势。继去年6月银联云生态合作伙伴大会发布“银禾计划”之后,包括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蓄势发力金融科技, 陆续推出自己的“金融云”平台,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在政策日渐明朗的支持下,我国千亿元金融云市场或将迎来爆发性增长期。

“建行云”上新

推三大类服务套餐

兔年刚一开年,以“云·行金融之道,建可信未来”为主题的“建行云”发布会在京正式开幕。建设银行首批推出三大类10个云服务套餐,为行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发布会上,建行还推出“云霄”生态合作计划并公布首批39家“建行云”生态合作伙伴。

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建行不断研究、丰富和打磨“建行云”这一新型基础设施,依托数字新基建在全国进行算力布局,规划环京、中西部等四大数据中心集群,以“技术+业务+应用”为驱动,致力于成为云计算领域最具专业性的金融集团之一。

记者获悉,目前“建行云”率先通过多项业界评测及金融云权威评估,标准算力规模超速增长,已达5年前的68倍,算力水平同业领先,已成为建行各项战略发展的基础支撑;建行生活、住房租赁、智慧政务等金融和生态在云上的发展壮大,实现了内部发展与对外赋能的互相促进和良性循环。

事实上,早在2013年,建行就构建了当时国内金融业规模最大的私有云,支撑了新一代核心系统数年的建设和推广。2018年,在金融科技战略拓维升级过程中,建行审时度势,迭代升级建设了具备新金融共享特征的行业云——建行云,逐步走过互联网、信创、全面融合等技术阶段,全面支撑智慧金融和智慧生态业务发展,成为新金融行动的重要依托。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建行把金融科技提升至全行重要战略地位。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建行金融科技投入达235.76亿元,较上年增长6.64%,占营业收入的2.86%。2018-2021年建行金融科技累计投入773.16亿元,年均增长18.98%;集团金融科技人员从2017年底的6983人增长到2021底的15121人,年均增长21.31%。

“现在建行云已进入自主可控、全域可用、共创共享的新发展阶段,我们依托云计算的力量,在打造‘服务社会美好事业’的同时,也探索出改变大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推动共享经济发展的一种全新范式。”建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介绍称。据悉,建行未来将通过核心银行套餐,更好推动中小银行上云,做大建行云的价值。通过灾备云、研发云等套餐,更好推动各类金融机构获得更稳定、高可用性基础设施底座,更好适应各类金融业务全面云化的需要。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金融云一方面是为了银行内部的需要,应对某些活动期间的流量集中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外部获客,通过提供金融云解决方案,为外部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金融解决方案,以此来拓展银行获客边界,增加线上用户的触达能力。

规模有望破千亿

“金融云”竞相布局

艾瑞咨询此前发布《2022年中国金融云行业研究报告》指出,云计算作为底层基础类技术,可以整合算力与网络资源,并为其他新型技术的应用作良好支撑。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IT架构升级、业务模式数字化转型、顶层政策标准指引、金融信创需求驱动等因素的影响,金融行业上云进程不断加速,我国金融云行业步入到应用深化发展的中期阶段。2025年我国金融云市场规模有望破千亿元。

事实上,“建行云”只是一个“缩影”。早在2020年12月9日,中国银联就正式发布金融级云服务“银联云”。3月1日,金电云官微显示,其已与中国电子云、腾讯云、华为云三家云服务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介绍,金电云于2010年9月以央行中小金融机构灾备外包服务中心的身份在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成立,去年8月落户深圳,重新整合优势产品及服务,向全国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云服务及一体化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除建行外,其他银行上云节奏也持续加快。工商银行强化云平台推广实施,强化分布式技术体系的日均服务调用量超过150亿次。此外,农业银行计算资源云化率达到91%,邮储银行零售端已完成190个系统的私有云平台部署,中信银行基础设施云化率达到99.7%。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金融云市场(2022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34.3亿美元。其中基础设施市场规模为23.29亿美元,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11.05亿美元。作为深度分布式改造和基础设施算力升级的主战场,金融云在整体大环境出现波动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较高速增长,本期同比增长29.3%。其中,围绕着核心系统分布式改造产生的咨询、建设、研发等多维度的赛道已经展开,并与当前“数仓一体”“国产分布式数据库”“自主研发”等一系列热点有机结合,成为金融云未来发展热点领域之一。

头部银行基本“上云”

中小银行仍待破题

金融科技无疑是做好银行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并非所有银行都有实力参与这场高投入的金融科技“竞赛”。据多名云服务商内部人士透露,目前,从银行业整体上云进展来看,头部银行基本完成建设,中小银行持续加码,但实际进展相对较慢。

对此,有银行业内人士坦言,中小行上云难点主要因为不同银行的认知存在差异,可能对上云的价值、合规性、安全性的质疑大于期待;其次,银行自建本地云的人才稀缺,成本投入大,难以覆盖云平台建设投入及上云的系统改造成本等等;再者,单纯的系统部署上云为银行带来的业务价值有限,在系统上云、数据上云、业务上云等方面存在不同见解,且国内成熟的上云实践经验仍然较少。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头部银行在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能够更快引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金融科技手段,故在金融云建设中处于领先位置。中小银行受限于多方因素影响,上云进展相对缓慢。但随着领先同业相继实现“全面上云”,中小银行也在逐步调整数字化转型战略,未来将更多融入到这一进程中,实现突破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有大行及股份行加速推进上云工作的同时,中小银行对上云的态度正发生明显转变。“进入数字化时代,面对大行的竞争,中小行未来压力相对较大。上云会进一步提高大行的竞争能力,小银行得跟上。如果跟不上,差距会越来越大。”上述银行业内人士称。

“金融云是银行IT系统向云系统转变,然而银行IT部门的原有厚度决定了银行金融云建设的速度,大型银行的金融IT部门实力较强,在云化方面能力较强,有一些大型银行甚至可以将金融业务独立成子公司,拥有较强的云化能力。中小银行很难破局,可以谋求和外部金融云企业合作,以外力改变内部结构,实现数字化、云化转型。”盘和林说。

而在杜阳看来,中小银行要建立层次更加清晰、衔接更加明确的数字化运行机制。加强对数据的管理能力,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适度提升数据共享水平。依托现代化数据工具,以更加成熟、更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推进运营模式、服务模式以及风控模式的变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