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推动ESG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融合

   2022-11-09 20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是兼顾经济效益、环境与社会影响和公司治理的企业评价体系,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对企业的评价体系从财务绩效体系向ESG体系转变,背后是从股东视角向利益相关方视角转变,是商业文明的一次重大变革。受益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ESG已成为全球资管机构、企业、投资者的关注焦点,在投资决策和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于企业来说,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局势,企业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在整个社会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践行ESG理念,这既是企业对市场监管合规要求的有效回应,也在深层次展示公司保持长期稳健业绩、做出良好决策的内部体制,以及规避环境、政策等因素导致潜在风险的能力;而对于投资者而言,ESG相较于传统的追求财务绩效为目标的投资决策,更提倡能持续带来回报的经营方式。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ESG作为重要考量标准。

ESG的争议

1970年,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增加利润》的文章,指出企业只有一种社会责任,那就是在社会规则框架下运用其资源,尽可能多地为股东赚取利润。抨击那些鼓吹企业社会责任的人士损害了自由市场的基石。然而,股东至上主义加剧了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紧张的劳资关系,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名授予企业管理层巨额的股票期权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片面追求企业利益而罔顾生态环境保护招致社会公众的严厉批评,导致人们对股东至上主义进行深刻反思,最终促使利益攸关者主义崛起。为ESG理念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当前,ESG正在经历一般事物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围绕ESG产生的例如“漂绿”、资产泡沫,以及统一普遍不一致且不透明的评级系统等争议问题。这些争议主要围绕其“必要性、评估标准、结果偏离”等问题展开,核心在于目前的ESG是否变形甚至违背了其初衷。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是ESG发展中的问题,而不是ESG所蕴含的长期主义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广泛的ESG实践中汲取宝贵经验,吸纳多方观点。约翰·希尔的著作《ESG实践》(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版)试图公平客观地呈现每一方观点。这有利于我们在认同与争议中不断深化对ESG的认识。

中国的ESG实践

ESG发展理念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新发展理念不谋而合。无论基于双碳、共同富裕的国家顶层战略,还是追求高质量的经营目标,抑或是“以人为本”、“善治”原则以及实现全球化发展的远景,ESG都已经成为重要的解题思路。寻求达成系统性、兼容性和操作性俱备的解决思路、方法及路径,此即为ESG的中国命题。

而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经营理念和文化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异,企业环境社会信息披露也不足,套用国际现有ESG评级体系和方法不能较好识别中国企业的环境、社会与治理方面的表现。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通常会参照一定的披露框架和标准进行,这些框架和标准通常由非营利性国际组织负责制定,其目标是为市场提供更加准确客观的企业ESG信息,进而使得企业ESG行为更加公开化,减少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于今年3月31日也发布了两份可持续披露准则(征求意见稿)。在众多反馈意见中,我国证监会的回复最受关注,从反馈意见中可以发现现行ESG披露准则的适用性问题与发展方向。证监会重点指出:国际ESG披露准则未能充分考虑新兴市场在发展阶段、投资者结构、金融基础设施和监管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性和潜在滞后性,存在指标的包容性、中立性、适用性、可比性、可操作性较低等问题。证监会建议应对不同市场、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的公司做出不同安排,使ISSB标准的要求和实施具有相称性、可拓展性和分阶段性。因此,要在深入了解国际ESG评价体系底层的文化逻辑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反映中国特色的ESG价值观,聚焦“双碳”、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将ESG评价的国际经验和本土实践高度融合,建立既接轨国际又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ESG体系。

□文/张威(学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