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元银行理财15个月仅赚9元,业绩比较基准为何“不准”?

   2022-08-21 50

近日,一条“1万元银行理财15个月仅赚9元”的消息冲上热搜。据报道,网友小丽购买了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一款风险等级为PR3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投资期限15个月,到期日是今年4月26日,业绩比较基准为4.20%(年化)。而该产品到期日净值为1.0009,也就是说1万元投资了15个月,能挣9元钱,实际年化收益率约为0.072%。

为何有的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与当初买的时候有较大差距?甚至有的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了运作?今年以来,理财产品的关注度居高不下。

8月以来,多家银行或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下调多款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幅度多为10BP或以上。第三方统计数据也显示,2022年市场共有400多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运作,占全部理财产品的1.5%左右。

北京一位国有大行财富管理部人士表示,资管新规施行后,银行理财朝着净值化方向转型,客户端接触到的银行理财产品,与以往已经大不相同,不再是预期回报型的收益形式,而是净值波动的收益形式。如果产品中权益投资比例较大,净值波动较大,这对部分低风险投资者会造成压力,也会对产品持续运作产生影响。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对人民网财经表示,今年以来,部分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少数产品甚至出现了净值低于“1”的情况,即所谓的“破净”现象。部分理财产品到期之后,实际收益并未达到业绩比较基准。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理财公司或商业银行调整业绩比较基准,使业绩比较基准更接近理财产品投资运作情况,有助于引导投资者形成合理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资管新规已推出四年,随着3年过渡期的结束,2022年银行理财迎来了全面净值化时代的第一场“大考”。

“总体而言,银行理财产品还是比较稳健的,广大投资者不必过于担心。但是,投资者应清醒地认识到,保本型理财产品已经全部清零,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是必然的。理财产品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业绩比较基准也不是对实际收益的承诺。在极端情景下,理财产品出现收益为负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投资者应全面看待市场变化,理性对待理财产品净值波动,保持良好的投资心态,做价值投资者和长期投资者。”董希淼说。

而对于银行提前终止理财产品运作,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投资业绩不及预期,净值波动较大,为了及时止损而提前终止运作;二是理财产品的管理规模下降,投资风险较高,对机构而言继续管理的性价比较低;三是由于部分理财产品设有终止条款或按监管规定提前结束运作。

“从整体来看,提前终止的理财产品占比较低,不会成为普遍现象。银行及理财公司应谨慎选择投资标的,还应设置合理的业绩比较基准,尤其是尽量避免设置难以达到的业绩比较基准。”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