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会满:2017年至2021年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合计5.2万亿元

   2022-08-01 5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好资本市场功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回答好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资本市场在新时代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工作,加强对资本市场的集中统一领导,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紧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来破解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性障碍,坚定推进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推动资本市场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服务经济发展实现量质双升。

股债融资稳步增长。2017年至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和再融资金额合计5.2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33.9万亿元。其中,2021年IPO和再融资金额合计约1.5万亿元,股票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合计超10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市场结构明显优化。截至2022年6月末,A股战略性新兴行业上市公司超过2200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行业市值占比由2017年初的约20%增长至约37%,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研发支出的一半以上,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基本盘”、转型发展“领跑者”的角色更加凸显。投资者结构逐步改善,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仓占流通市值比重由2017年初的15.8%提升至23.5%。

多层次市场体系不断健全。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相继成功落地,大大提升了资本市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迈出关键一步。《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审议通过,有效填补了期货和衍生品领域的“基本法”空白。截至2022年6月末,期货期权品种已有94个,基本涵盖国计民生主要领域,在2021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我国动力煤、铁矿石等主要期货品种价格及涨幅均小于现货、小于境外,为保供稳价大局贡献了积极力量。

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适应性包容性明显提升,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不断强化,近5年并购重组交易金额约10万亿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退市制度进一步健全,今年已有42家公司强制退市,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正加速形成。

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统筹开放和安全,推动市场、产品和机构全方位开放。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全面放开。互联互通不断深化,沪深港通制度安排持续优化,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纳入沪深港通标的落地实施,沪伦通机制对内拓展到深交所,对外拓展至德国、瑞士。A股纳入国际知名指数并不断提升比重,在香港推出A股指数期货。外资连续多年保持净流入,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现代资本市场具有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金融支持,促进跨周期、跨产业、跨群体分散风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等,对金融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风险缓释、政策传导、预期管理等方面有独特而重要的功能,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在高质量发展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助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培育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的微观基础。资本市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不仅能提供融资支持,更能在完善公司治理、激励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从经济金融发展史看,科技创新、产权保护、市场拓展与金融支持都是推动“创造性破坏”不断发生的关键力量,资本市场在其中的积极作用也日益突出。证券交易所的发展进一步畅通了公司股份流转,提高了融资与定价效率,也为实施股权激励等创新机制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没有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企业创新、科技进步不可能如此日新月异。

促进产业和金融良性互动,助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经济活动是一个动态循环过程,实现储蓄与投资的良性循环是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一直以来,我国储蓄主要通过信贷转化为投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出现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与新兴产业投资不足并存的局面,微观上表现为企业投资回报下降,宏观上则是有效投资需求不振。近年来,我国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总体下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但总的看,我国不缺资金但缺资本,尤其是缺创新资本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传统行业投资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这一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资本市场能够以分散决策、风险自担的方式推动储蓄向创新产业集聚,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关口,更加需要发挥好资本市场作用,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发展,引导更多储蓄向新兴产业集聚,同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助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经济增速的换挡期,也是金融风险的易发高发期,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成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一些经济体的经验表明,高杠杆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来源,经济增速下行后,金融风险特别是债务风险加速暴露,经济将经历被动去杠杆的艰难过程。当前,我国宏观杠杆率较高。资本市场通过扩大股权融资规模、丰富风险管理工具等手段,可以缓解高杠杆风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对提升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动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助力实现共享发展。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资本市场是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满足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的重要渠道,也是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证监会着力深化投资端改革,壮大各类中长期投资力量,推动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政策,大力倡导专业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引导上市公司通过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增强对投资者的回报。同时,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零容忍”打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推动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落地,更好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2017年至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超6万亿元;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11.7%,公募基金受托管理各类养老金超4万亿元,创造了良好回报。下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仍须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提升行业机构专业能力,实现实体经济发展、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与投资者回报增长的良性互促。

三、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正确方向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3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发展,已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新阶段。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对现代资本市场的规律认识和实践把握,努力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坚持党对资本市场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发展方向始终正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根本保障。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折不扣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更好结合起来,坚守资本市场监管的人民立场,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切实体现到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实际成效上,体现到有力有效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的高水平循环上。加快形成证监会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严的氛围,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面加强对公权力运行的全流程监督制约,强化行业廉洁从业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资本市场生态。

坚持实事求是,坚定走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发展之路。西方国家资本市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些相对成熟的经验,我们要以开放务实的姿态积极学习借鉴。同时更要看到,我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资本市场,市场的发展定位、功能职责必须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适应,必须充分考虑当前我国的市场基础、投资者结构和法治诚信环境等现实条件。近年来,证监会坚持尊重注册制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特征的三原则,先后推进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试点注册制,在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强化中介机构把关责任、推行市场化定价等国际通行做法的同时,在一二级市场平衡、板块错位发展、投资者保护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机制安排。我们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小心求证,以注册制改革为契机,继续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本市场发展之路。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资本市场规范要求极高,必须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尊重市场规律,遵守契约精神,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一方面,把握好资本市场监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守好入口关,与相关方面共同建立健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制度机制,维护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加强证券监管与行业监管等的协同,既亮明“红灯”,也设置好“绿灯”,落实好“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市场创新创造活力,更好引导资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坚持系统观念,着力构建各方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资本市场是一个机理复杂的生态系统,只有统筹好当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通过改革完善制度、优化结构、改善生态不断强化自身功能发挥,才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这需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既扎扎实实办好资本市场自己的事,也主动加强同财税、货币、产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等方面增强合力,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生态。

坚持统筹好改革发展稳定,推动资本市场行稳致远。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是保持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也是推进改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前提。股市有涨有跌是规律,对正常的波动政府不宜也不应干预,不能花钱买指数;但不干预不是放任自流,必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防止“市场失灵”引发异常波动。这就要求守牢风险底线,把握好度。同时也要认识到,资本市场的稳定不是守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必须保持定力,坚持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市场韧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持续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同时,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时期。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把防风险、稳增长、促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政策协同,加大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力度,努力实现市场稳、政策稳、预期稳,通过改革“进”、开放“进”,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

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强化市场功能发挥。资本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反映的是预期,体现的是信心。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保持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受乌克兰危机、国内疫情反复等因素叠加影响,市场一度出现较大波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相关方共同发力,市场逐步趋稳,预期明显改善。证监会将继续把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加强宏观研判,围绕稳预期、稳上市公司、稳资金面、稳市场行为持续发力,强化对市场资金流向、投资者行为和上市公司业绩等边际变化的监测分析,健全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机制,完善极端情形下的风险应对预案。同时,主动加强与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方面的沟通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助力有效化解房地产企业风险、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努力以预期稳促市场稳、经济稳。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注册制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是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关键举措,也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十四五”规划、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作出明确部署。总的看,经过近3年的试点探索,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架构初步经受住了市场考验,配套制度和法治供给不断完善,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下一步,证监会将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科学把握审核注册机制、各板块定位、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等问题,以“绣花”功夫做好规则、业务和技术等各项准备,确保这项重大改革平稳落地。同时,加快中介和投资端改革,完善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和投资者保护体系,推进关键制度创新,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和生态环境。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着眼于宏观稳杠杆、微观增活力,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的覆盖面和普惠性,更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的差异化发展需求。抓住支持创新这个关键,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加快完善创业板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评价标准,突出主板大盘蓝筹特色,强化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定位,努力形成各市场板块错位发展、适度竞争的格局。发挥好北交所的“龙头”撬动和“反哺”作用,统筹推进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制度创新,稳步扩大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范围,健全各层次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完善更加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制度,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发挥好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支持创新的战略性、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提高监管透明度和服务效率,畅通募、投、管、退各环节。交易所债券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这一市场规模已超过19万亿元,约占境内债券市场总规模的14%,其中非金融公司债占比达到43%。证监会将进一步健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着力提升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债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深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扩募和试点范围拓宽,抓紧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民营企业试点项目落地,助力加快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与相关方面一道,深化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债券违约处置机制,加快构建制度健全、竞争有序、透明开放的债券市场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品种体系,推动更多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加强期现联动监管,更好助力保供稳价大局。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晴雨表”功能。上市公司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微观基础。近年来,证监会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和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的《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推动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证监会将继续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把好入口关与畅通多元退出渠道并重,坚持聚焦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双轮驱动,进一步化解信息披露不实、大股东违规占用担保等突出问题,引导上市公司规范治理、聚焦主业、做优做强。同时,发挥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支持行业领军上市公司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贯通融合和经济转型升级。

统筹开放和安全,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我国资本市场在开放中成长,也必将在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壮大。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证监会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开放和安全,坚定不移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企业境外上市备案制度落地,保持境外上市渠道畅通,支持各类企业依法依规赴境外上市,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加强开放条件下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监测监管机制和风险应对预案。同时,加强与香港市场的务实合作,深化沪深港通机制,进一步推动提升香港市场承接境内企业上市能力,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两地市场协调发展。

作者: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积分购买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